查看原文
其他

会展大咖说 | 方向东:广州琶洲和上海虹桥会展场馆建设带来的启示

方向东 中国贸易报 2023-12-26



广州与上海分别拥有我国两大国家级会展场馆。广州琶洲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广交会展馆)首期建于2002年,广交会自2004年开始启用琶洲展馆。目前,琶洲被定位为“总部+会展+数字经济+商业”集聚区,成为广州市科技创新核心区。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地处虹桥商务区,于2014年底建成并投入运营,2018年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自此成为进博会专用展馆。如今,会展经济效应推动上海虹桥成为进出口商品集散枢纽,联动长三角、辐射全世界。





广州琶洲围绕会展场馆建设不断升级发展模式。广州在2012年围绕琶洲广交会展馆建设提出了国际会展中心区规划,打造以琶洲为主的会展产业发展格局,初期重点发展“会展场馆+重点展会(广交会)”,2012年出台《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广交会做大做强的意见》,通过与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合作建设国家级展馆,加大对广交会的支持力度,反过来又以广交会等展会为支撑,不断扩大会展市场规模。2015年琶洲规划“会展经济+产业集聚+互联网创新”,通过延伸会展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逐步形成会展经济模式升级,以“互联网+会展”带动“互联网+流通”和“互联网+制造”两大产业集聚,借助新技术、新经济发展,逐步形成琶洲电商总部区和互联网创新区。“十三五”期间,这一经济片区已发展为广州“数字+会展+总部”融合创新的产业新高地。


2020年广州印发《进一步支持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提升影响力辐射面的通知》,制定发展目标为“推动广交会加快实现从货物贸易为主向货物、服务、技术全方位贸易转变,从出口促进为主向进口和出口并重促进贸易平衡转变,从展览为主向展览与会议结合转变,从线下为主向线上线下融合转变。”随后广交会展馆四期项目开始建设,目前室内展览面积增加到62万平方米,已成为全球领先、规模最大的会展综合体,有力提升琶洲会展经济辐射面,使广州距“国际会展之都”的目标更进一步。


上海虹桥“交通枢纽+会展场馆+重点展会+区域中心”递进发展。上海率先提出建设虹桥商务区战略,随后于2011年规划建设国家级展馆,依托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和国家会展中心两大重点功能项目,打造现代服务业、国际贸易、总部经济的集聚区。虹桥商务区的区位优势和完善的配套设施,航空、铁路、高铁的无缝对接和交通便利,成为建设超大型展馆、发展会展产业的先天优势。


2014年,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建成运营,一方面引入上海之外的诸多大型品牌展会,另一方面为上海本地面临发展规模瓶颈的大型展会提供解决方案,扩张上下游题材,打造全产业链大而强的展会项目,平均每年促使上海创造超过百万平方米的展览增量,为上海会展产业提供了后续发展动能,强化了上海虹桥对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外部辐射吸引功能,陆续引进380多家世界500强、上市公司和内外资企业总部。


从2018年开始,进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连年举办,有效连接中国和世界市场,会展产业的溢出带动效应明显放大。上海推出“6+365”常年展示交易平台认定计划,建设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东浩兰生进口商品展销中心等常年展销平台,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永不落幕进博会。“会展场馆+重点展会(进博会)”让上海虹桥在国际贸易往来中不断站上新台阶,成为全球高端资源要素的配置高地。2021年上海推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大虹桥”被定位为国家战略,成为整个长三角经济区的中心。


两地展馆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启示有三点。


一是重视展馆建设和重点展会持续扩大会展市场规模。上海与广州无论是办展数量还是面积多年来一直居于全国前列,两地除具备大型国家级展馆,同时拥有多个展馆资源,目前上海有8个展馆、广州有5个展馆同时运营,两地室内展览总面积均突破80万平方米,意味着具有大规模的会展市场容量和良好的会展产业基本面。两地都有重点大型展会支撑,广州有被誉为“中国第一展”的广交会,对琶洲初期发展会展经济和后续转型升级起到巨大带动作用;上海有进博会,是以国家为东道主的重大展会,其连年举办使上海会展经济效能放大形成跃进式发展,其溢出效应促进虹桥商务区整体向国际开放枢纽转变提升。


二是以会展场馆为核心聚焦会展产业发展发挥集聚效应。广州琶洲与上海虹桥在各自发展规划中都阶段性聚焦于会展产业自身的发展,围绕“会展展馆+N”的发展模式进行布局。广州采用“会展场馆+重点展会+产业集聚+互联网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区域产业促进转型升级,拓展了琶洲经济规模质量。上海依托“交通枢纽+会展场馆+区域中心”递进式模式,以展馆与交通枢纽互为支撑,促进会展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随着进博会的举办,虹桥商务区持续放大展会溢出效应,推动开放合作,有力地带动长三角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是超前思维和布局推动会展科技发展和数字产业创新。随着数字化为会展业打开了发展新空间,传统线下实体展与数字化融合以及相关创新产业发展已成趋势。广州早在2012年就提出“广交会从线下为主向线上+线下融合转变”的构想,2015年琶洲转型建设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吸引众多科技企业和平台在琶洲聚集。有了上述基础,2020年第127届广交会得以顺利整体被搬到云端举办,这一应对疫情的务实举措,成为展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关键点。今年第133届广交会线上线下融合举办,成为“史上规模最大广交会”。上海虹桥2014年推出“智慧虹桥”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信息化全面融入商务区建设运营、区域发展、民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引导各类互联网企业和科技平台进入虹桥,这些措施建设为进博会的举办铺好了路基,也为后续发展数字贸易、技术贸易、电子商务、市场采购等新型业态奠定了基础。

(“文章仅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报立场。本栏目署名文章涉及版权,转载请开通白名单。”)


【作者简介】

方向东

天津城建大学副教授

IAEE国际培训项目讲师、评审


来源:中国贸易报
投稿/建议:geyan@ccpit.org
本文中除标明来源的图片,其余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公号方。


往期精彩回顾
会展新说 | 文化科技化下的消费场景带旺烟火气
最新 | 事关外贸,国务院办公厅重磅发布
创新会展·人物篇 | 仲昊:励展布局中国市场新赛道
荐读 | 跨境潮涌京津冀 出海雁阵竞翱翔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